当前位置:主页 > 五老风采

把余热和爱心献给山乡的孩子们

发布日期:2023-04-26 浏览次数:

闫正玉为学生讲党史.jpg

宿城,深藏在连云港云台山中的一个街道。阎正玉1964年毕业于原海州师范学校,他毅然回到了家乡宿城,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42个年头。退休后参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曾获得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连云区文明市民等荣誉。
    “我退休之后,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有些单位想聘用我协助开展工作;二是儿子新开一家商店,眼巴巴地等着我退休后去帮忙。可是我心里放不下家乡的孩子们。”阎正玉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奋斗了42年,退休后要继续把余热和爱心奉献给家乡的孩子。

阎正玉同志作为一名老党员,始终恪守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引,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中,点燃了山乡孩子的心灵火花。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言传身教,诲人不倦”,这是闫正玉关心下一代工作所遵守的信条。在他二十多年关工委工作生涯中,以一颗炽热的爱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家乡孩子。

他在担任宿城街道关工委工作期间,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宿城地域特点,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每年的寒暑假,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组织学校的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孩子体验“七彩夏日”“缤纷冬日”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有利资源,倾情打造宿城小学“绿色网吧”“雷锋学堂”“山茶学雷锋志愿服务社团”等关工委工作亮点项目,每年开展特色活动60多次,参加人数达1000多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也进一步丰富了关工委“校社联动,共育新人”这一育人模式的内涵,深受未成年人家长的好评。

阎正玉一直在宿城街道关工委默默无闻地付出。为了摸清全街道青少年的基本情况,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走村串户、翻山越岭,走遍了街道山上山下6个自然村,走访了数百户人家。当时街道5000人口中有青少年1035人,在校学生915人。其中,孤残、单亲等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大、中、小学生32人,有过劣迹及失足过的青少年12人。关心的重点人群明确了,阎正玉的心里也踏实了,信心更足了。

当地的群众都说,有老校长“挂帅”,他们对家里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放心。而阎正玉在心里对自己说:“能干好这份工作,我的内心是无悔的”。

他和当地政府联系,在山下近邻的3个村,投资50万元建设一个中心校外辅导站,在山上的3个村,将每个村的农家书屋经过一番修整,添置了一批活动器材,这就成了既是农家书屋又是校外教育辅导点,因此山上的3个村也都有了校外活动场所。每逢节日、寒暑假,同学们可以不用出庄就能在各个活动站点里开展读书、练字、绘画、讲故事、下棋等活动,在网上阅读电子图书,学习电脑制作,观看动画,收集资料等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不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学生安全工作得以有效保证。多年来全乡青少年中,都平安无事,这是学生家长们拍手叫好的一件大事。

他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开展“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慰问军烈属和参观大桅尖军营活动。清明节到来之际,组织未成年人到宿城万寿山抗日石刻群和邓小平雕像前祭奠英烈,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应更加珍惜。

道德讲堂是宿城街道校外教育辅导站特色教育阵地之一,阎正玉充分利用这一有利资源,组织未成年人走进道德讲堂,开展以“争做德才兼备好少年”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志愿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进行阐述,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并适时提出问题,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想法和不良言行,并加以纠正。特别是针对德与才的关系展开讨论,使同学们懂得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阎正玉深深地认识到,想真正做好关心青少年工作,还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形成一股合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当时宿城街道只有5000人,具有一定水平的“五老”人员不多,思来想去,阎正玉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完成这一阳光下的光辉事业。

首先,阎正玉邀请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老领导参与。其中有名师、特级教师、教育行家能手,包括擅长书法、绘画、音乐的专职教师,有力地充实了“五老”队伍。同时,他利用自己在家乡从教42年的资历,动员一批有经验、有素质、有业务特长的在职教师,参与校外教育工作,和“五老”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提升了校外教育辅导水平。

十几年前,正是营业性网吧盛行的时候,有不少学生深受其害,染上“网瘾,阎正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他急中生智,以老校长的身份,主动和校领导沟通,将学校60多台电脑向学生开放,以实现资源共享,大胆地开通了校园“绿色网吧”,让染上“网瘾”的学生回归正途,家长们一致拍手叫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阎正玉担任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以来,先后帮助12名失足青少年浪子回头,多年来街道未成年人犯罪率为零。为此,他跑断腿、磨破嘴,在荆棘丛生的山间小路上,留下了他攀登的足迹;在风雪交加的村头巷尾,踩下了他深深地脚印。据统计,阎正玉多方筹资近60万元,解决了数十名困难家庭孩子的入学费用问题。

20年来,阎正玉带领街道关工委同志们主动关心帮助青少年的成长,街道先后有10名寒门学子考上了北京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特别是2007年,家住宿城街道大竹园村深山里的徐成龙同学,以596分的优异成绩被四川农业大学录取。但是,他家的经济条件很差,父亲身患残疾、母亲智力低下,家庭无固定收入,入学费用成了大问题,眼看即将开学了,徐成龙一家一筹莫展。阎正玉得知后,立即从银行提取5000元钱,当天冒着大雨,步行5里多山间小路,把钱送到了徐成龙家,当时一家人喜出望外,感激万分。两天后徐成龙如愿踏上了去四川的列车。

入学后不久,徐成龙在来信中这样说:“阎老师,在我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这样大的困难的时候,是您及家乡的好心人以及政府领导用无私的爱心和甘为人梯的精神让我渡过了难关,让我和正常人一样,如愿步入了大学的殿堂,我会用心发奋读书,当我学业有成的时候,一定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阎正玉不仅关心青少年经济上的困难,更关心他们思想上的进步。几年前,当他得知本地有一个在南京读书的大学生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心急如焚,他亲自去南京,找到了省教育厅关工委老领导,在老领导的热情帮助下,与这所高校取得了联系。阎正玉与学校领导进行了认真沟通,又对该学生进行了耐心教育,使这个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20年来,阎正玉把他所有的精力和热情转化为对青少年真挚的爱,这爱就像甜甜的甘露滋润着家乡孩子们的心田,就像炽热的火焰点燃了家乡孩子们的希望。他凭着对关工委工作的一片痴心、对山里孩子的一片爱心,默默奉献,用真诚的爱和不懈的追求,谱写一曲大山里的教育赞歌。